
本網訊(通訊員 陳嘉洲)在湖南城市學院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科研工作室里,一位老師正在為學生介紹循環流化床氣化的應用。草稿紙上繪制的熱解裝置圖、氣化過程中的化學反應、氣化爐的主要結構參數……這些看似枯燥的知識經過他的講解后頓時生動起來。雖然已到午餐時間,可大家依舊饒有興趣地圍坐在他身邊不愿離去,仿佛他所傳授的就是用來充饑的糧食。
這是湖南城市學院市政與測繪工程學院向夏楠老師工作的一個縮影。六年來,他帶領教研室的同行指導本專業學生發表科研論文20余篇,其中SCI論文6篇、EI論文1篇、CSCD論文1篇;帶領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5項,學生立項國家級、省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各1項,榮獲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湖南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多個獎項。向夏楠老師在科研育人的實踐中,譜寫了“三全育人”的新篇章。
指點迷津 做學生科研的引路人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省賽二等獎、“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省賽三等獎……在其他人眼里,來自1802301班的周雪花仿佛天生就和獎項掛鉤?!拔夷苋〉眠@些成績,都離不開向老師的引路?!敝苎┗ㄔ诋厴I答辯時滿懷感激地說。
時間回到周雪花大二時,在向夏楠老師所講的《熱質交換原理與設備》的課程中,教材中方程的使用條件沒有給出,導致理論知識難以理解,周雪花通過課后自行查閱外文資料找出了這處教材中的遺漏問題。這種勤奮踏實、善于思考的精神讓向夏楠對她刮目相看?!八c別人最大的不同在于實干加創新?!痹谡n程結束后,向夏楠將她選入了自己的科研隊伍進行重點培養。
“對這批選拔出來的學生,我讓他們先閱讀大量的文獻資料,尋找自己的興趣點,再根據他們的興趣點為他們量身打造科研方向?!毕蛳拈榻B。在老師的指引下,周雪花最終選定了自己的研究課題:基于?分析的固體廢棄物氣化工藝綜合評價模型研究。這時,一個難題擺在了她面前:開展科研工作需要堅實的數理運算基礎,但大二的基礎課還沒有上完,怎么辦?起初,她還抱著“等”老師上課的想法,可是科研進度不等人,她發現薄弱的數理基礎成了自己最大的絆腳石。
正當她一籌莫展之際,向夏楠發現了問題所在,馬上為她制訂了“提前自學,不懂就問”的解決方案?!翱蒲兴婕暗姆秶鷮嶋H上遠不如專業基礎課,因為做科研往往是集中精力攻克某一個問題。既然這樣,為什么不針對科研中出現的問題提前學習基礎知識呢?”經過點撥的周雪花很快就找到了前進方向。只要手上的科研工作一完成,她就一頭扎進自習室自學數理知識,向夏楠則在其無法自行攻克時予以指導。一師一生,兩道背影,在自習室構成了一幅溫馨的畫卷。
在向夏楠的帶領下,周雪花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成果也接踵而至,她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SCI論文1篇,獲國家勵志獎學金2次、國家獎學金1次?!艾F在她已經不太需要我的指導了,她已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科研模式,并成功考取了上海海事大學研究生?!闭f到這里,向夏楠很是欣慰。
示范帶動 做科研育人的領航人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教研室像向夏楠這樣的老師比比皆是。年輕的段姣姣老師受向夏楠的啟發,早早就加入了科研育人隊伍。剛帶學生時,科研進展并不像她預料的那么順利。在一次論文指導中,段姣姣發現學生的思路存在很多問題?!跋蚶蠋熝埼壹尤雸F隊時,我就在擔心學生有沒有能力勝任科研任務,畢竟他們只是本科生,綜合素養還有待提升?!闭J為擔憂應驗后的段姣姣開始全方位把控科研工作,無論是調研還是實驗都必須經過她的反復思考才能開始。雖然有了階段性成果,但學生的能力依舊沒有得到質的提高。
疑惑不解的她向夏楠征詢意見,向夏楠隨即分享了自己讀博期間帶本科生的例子?!半m然學生在知識上不如我們,但卻有著無窮的創造力。教師首要工作是激發學生潛能,并在關鍵點上適當引導,而不是像保姆那樣把飯喂到嘴里。信任,永遠是最好的鼓勵?!币稍葡⒑?,段姣姣嘗試與學生交換意見,令她驚喜的是學生提出了許多富有新意的想法。漸漸地,段姣姣開始下放更多自主權,鼓勵學生在反復試錯、反復改進中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她指導的學生也不負眾望,王晨華同學以第一作者發表SCI三區論文1篇,鐘敏、胡浩同學獲得軟件著作權……
“向老師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做科研不是老師單方面的說教,而是師生雙方的合作?!比缃褚咽菆F隊中堅力量的段姣姣經常向其他老師分享教學經驗?!拔蚁胱屪约旱南敕ǜ腥镜礁嗳?,讓我們的隊伍真正擰成一股繩?!?/span>
甘于奉獻 做服務社會的帶頭人
2021年6月19日,在湘雅三醫院的病房里,正在舉行一場特殊的畢業典禮,市政與測繪工程學院院長黎永索前往醫院為畢業生肖銀頒發學士學位證書。前不久,肖銀同學因捐獻骨髓干細胞錯過了自己的畢業典禮,學院特意趕赴病房為他舉辦一場專屬畢業典禮。
“能夠勇敢邁出這一步,首先要感謝向老師?!毙ゃy表示,這股動力來自向夏楠一直強調的奉獻精神。
“做科研,最終是要為國家、為社會服務的,不要光想著自己的前途?!敝灰窍蛳拈獛У膶W生,就經常聽到他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為了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他經常會組織大家參與實踐,在這個過程中感受一線生活的艱辛,從而增強家國情懷,擔當社會責任。在這種良好風氣的熏陶下,肖銀總是期待一個奉獻自我的機會。
在得知造血干細胞征集志愿工作開始時,肖銀第一時間在征集表上簽下自己的名字,并于2021年6月17日正式捐獻?!爱斘业脑煅杉毎晒εc一位白血病患者匹配上后,我感覺自己完成了一項重大使命。因為自己的付出,一條生命、一個家庭得以被拯救?!比缃竦男ゃy是一名消防員,“感謝母校和老師的培養,我將把青春綻放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毙ゃy鄭重地表示。
回想起自己剛提出“科研育人”教學方案時的那段時光,向夏楠感慨萬千。團隊合作的不協調、實驗中頻繁出現的問題,曾無數次深深困擾著他。滴水漸積成大海,拳石頻移作泰山。六年來的堅持,源于他對科研事業那份赤誠的初心。如今積累了豐富經驗的向夏楠仍奮戰在科研育人的第一線,“我將繼續帶領身邊的老師和學生勇攀科研高峰,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優秀人才?!?/span>